服务热线:400-6787-160
音响网(Audio160.com) > 行业资讯 > 音响信息(HI-FI器材) > 硬货!如何玩好黑胶?
硬货!如何玩好黑胶?
更新时间:2016-12-26 10:48:42 编辑:温情 文章来源:音响网 调整文字大小:【
[导读] 每次与喜欢音响的朋友聊起黑胶,大家都会觉得黑胶有种难以抗拒的魔力,这里也许有怀旧或风格差异等因素,但我自己的体会是,黑胶真正吸引我的绝对是它的声音,一种有“真实感”的声音,鲜活、清晰、舒展,闭上眼睛就有乐器在眼前演奏的感觉。我常把听CD比喻为隔着窗户看风景,而听黑胶就是推开窗户看风景,当这样的声音遇上黄金时代的演奏和录音,音乐能不好听吗?我想这大概就是黑胶生命力不衰的原因之一吧!当然,还有仪式般的操作过程和唱片封套内外的文化气息也给它加分不少。

  每次与喜欢音响的朋友聊起黑胶,大家都会觉得黑胶有种难以抗拒的魔力,这里也许有怀旧或风格差异等因素,但我自己的体会是,黑胶真正吸引我的绝对是它的声音,一种有“真实感”的声音,鲜活、清晰、舒展,闭上眼睛就有乐器在眼前演奏的感觉。我常把听CD比喻为隔着窗户看风景,而听黑胶就是推开窗户看风景,当这样的声音遇上黄金时代的演奏和录音,音乐能不好听吗?我想这大概就是黑胶生命力不衰的原因之一吧!当然,还有仪式般的操作过程和唱片封套内外的文化气息也给它加分不少。

  不过经验也告诉我们,黑胶这玩意还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播放好的,不搭上点时间精力听到的东西肯定是打了折扣的,这可能也是有发烧友打怵或犹豫尚未“涉黑”的地方吧。我觉得这事要怎么看,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东西,谁没有个认识、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呢?查阅资料、了解原理是必须的,但不入手永远都是局外人。这里的所谓难点,我估计不外乎是碟片挑选、硬件配置,特别是各项调整等几个环节,门坎是高点,但乐趣也多啊,况且也并没那么高不可攀,只是这件事最好不要找人帮忙,因为所有的工作都与声音密切相关,好与不好,只有亲力亲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否则真的是止步于门坎之外了。

1.碟片挑选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玩黑胶不论时间长短,头件事都是收集好唱片。比较麻烦的是黑胶唱片版本多、声音差别大,好唱片又经常是可遇不可求,不交点学费难啊。我自己喜欢听古典音乐,相关的唱片收集了一些,有欣喜也有尴尬,缘由就不多说了,总的来讲,听古典音乐这类唱片,我建议最好还是以旧版的为主。

  具体在挑选上可以注意这么几点:首先,从文化、历史、演奏水准,特别是听感等几方面衡量,欧美大唱片公司发行的唱片无疑是首选,而且要以唱片公司所在地或附属品牌所在地的版本为主;接下来才是唱片的版位,首版位肯定是好但也要量力而行,一般来说前3、4版的应该问题都不大;至于曲目,有目的当然好,如果不了解可优先挑选一些作曲家的代表作,尤以贝多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舒伯特、肖邦、莫扎特、德沃夏克等人的作品作为主打一定错不了,有时遇到版本和价格都合适的唱片,即使内容暂不喜欢也可收下,因为随着对音乐的理解,很可能不久就会觉得好听了;最后是品相,唱片是听的所以品相拥有一票否决权,除尽量不要有影响播放的划痕外,有条件还应观察盘面是否光亮、盘芯使用痕迹是否明显等,顺带提一下,每次拿唱片时戴上手 套,别怕麻烦。

2.硬件配置

  硬件是指唱机和唱放,而重点无疑是唱机,包括唱盘、唱臂和唱头三大件。经验告诉我们唱机不能太简陋了,否则真不如直接听CD,换句话说唱机要有一定档次,且是越高越好,这是挖掘黑胶潜力的基础,但就效果而言也并非一定要高价。

  (1)唱盘。这是重中之重,因为它肩负着最关键的避震使命,对声音的影响不言而喻,唱盘档次也体现在这里。就避震的手段来讲,唱盘分硬和软两种,前者靠增加质量来加大惯性,从而让自身不易起振实现避震,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但要达到目的成本相当高;后者通过弹簧、气垫、磁垫等软办法隔离振动实现避震,成本可以不用很高也能达到目的。显然软盘有成本控制上的优势,很多中低价位的软盘效果远好过同价位的纯硬盘机型就是例证。

  (2)唱臂。价位高低与其结构有很大关系,越复杂价格越高,复杂的目的是便于调整,能够增加玩的乐趣,但在调整到位的前提下,结构简单不是更符合好声的原则吗?这里要注意一点是单点臂不适合软盘机型。

  (3)唱头。动磁唱头给人声音扎实印象是入门首选,我不主张上来就非动圈唱头不选,可能从声音全面性上讲动圈有一定优势,但没有渐进过程也很难有更准确的认知,当然,做为终极目标我推荐动圈唱头。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唱头毕竟是个易损件,就几百小时的最佳时间,还怕碰怕放,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所以价格上应该有所顾忌,比如3-4千元的动圈唱头有许多型号性价比就不错,换一个也不至太心疼吧。

3.唱臂原理

  为什么要讲这个?当你真的接触黑胶就会发现唱臂是个难点,它前端挂唱头,后轴又在转动或移动,云里雾里的不说,而关键是差不多所有的调整工作都跟它有关,搞懂了它能事半功倍。

  先说唱臂起什么作用?这要从两个角度看:站在唱头的角度,唱臂是对唱头起固定和支撑的作用,因此要求是越稳固越好,这样才能保证唱针在拾取振动信号时根基稳定不走样;站在唱片的角度呢,情况刚好相反,唱臂应该是越灵活越好,这样才能保证有良好的循迹,显然它们的要求相互矛盾。一支设计合理的唱臂必须要在二者间找到平衡,具体解决方案是:让唱臂的有效质量(惯性)尽量远大于唱针杆的振动阻尼,同时其移动的灵活性又尽量小于唱片的循迹阻力,承前启后且前后平衡,这就是唱臂的作用。

  解释一下什么是有效质量:质量和惯性是相互依托的,有质量就有惯性,惯性使物体保存原来的状态不变,惯性大质量就大。对于转动的臂来讲,其惯性与质量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而是相对的,同样的质量因其在臂杆上分布不同,惯性也不同,质量越向转轴处集中惯性越小,反之越大,我们把这种相对的惯性就叫着有效惯性,有效惯性对应的质量就叫有效质量。

  为此我们在给唱臂搭配唱头时就要遵循一些原则,例如:柔顺度低的唱头要搭配有效质量大的唱臂,反之,高柔顺度的唱头就要搭配有效质量小的唱臂,这样即满足了唱头和唱片的要求,也可确保其共振频率在10Hz左右,以减少对音频信号的干扰。关于共振频率有公式可以计算:f=1/,式中M代表唱臂有效质量+唱头质量,单位是g;C代表唱头柔顺度,单位是cm/dyne。

  解决了搭配问题,再看唱臂如何带着唱头循迹(只阐述转轴臂,直切臂以此类推)。我们知道,唱头要正确循迹必须前后、左右、上下都要与唱片保持垂直,其中在水平面上就是要与唱片的旋转保持正切,但当唱臂以其轴心转动时,前端唱针尖在唱片上走出的并非直线而是一段圆弧线,只可能有一个正切点,其它位置将有最大±8度误差(9吋臂),显然这样的误差不能受。于是我们想出了一个聪明办法,就是给唱臂前端向内侧增加一个恰当的小角度,称之为补偿角,让唱头按此角度安装,这时发现,水平循迹误差大幅减少到±3度以内,进一步还发现,在针尖轨迹与唱片记录信息部分相交的区域内,唱头可以有两个正切点,按此设置后这个误差更可降低到±1.5度以内,非常巧妙,但带来的副产品是多出一个侧滑力,因利大于弊,补偿角设计采用至今。

  有了补偿角后,唱头在唱片上移动轨迹的半径就不再是唱臂的长度了,而是针尖到臂轴心的长度,我们把这个唱针实际移动轨迹的半径叫有效半径或有效长度。当唱臂满足了上面的最小切角误差后,固定下唱臂轴心位置,这时测得的与唱盘轴心的距离就叫轴距,有效长度超出轴距的部分就是所谓的超距。

  关于侧滑力的问题。在没有补偿角的时候,臂轴通过臂杆给唱针提供拉力,沿着臂杆与唱片正切,唱针受到的拉力和与唱片之间的摩擦力二者前后平衡,左右也平衡不受力。但随着补偿角的加入,臂轴对唱针的拉力也向唱片内侧偏出一个近似补偿角的角度,因此拉力与唱片不再正切而是在唱片半径上有了投影,也就是有了指向唱盘中心的分力,这个分力就是侧滑力,它的存在使唱头有向内侧倾斜的倾向,唱针左右受力不再平衡。侧滑力可以用公式表示:  F≈Nμtan(α),其中N代表针压,μ代表摩擦系数,tan(α)代表补偿角的正切函数。可以看出侧滑力大小与针压成正比,与补偿角成正比,12吋臂补偿角小于9吋臂,所受侧滑力也小,如果补偿角为零侧滑力也为零,所以直切唱臂没有测滑力。国外有人针对这个原理设计了侧滑力测量装置,结论是:9吋唱臂约为针压力的20%,12吋唱臂约为针压力的15%。

4.唱机调整

  有人说玩黑胶玩的就是调整功夫,我觉得不过分,前面讲的软件硬件都是些基本条件,声音能不能出彩最终还得看调整,没有捷径。所谓调整实际上就是尽最大可能去挖掘唱片里的所有声音信息,调整的部位主要是唱头,即使不在唱头上也是为其服务的,调整项目中有的可用工具测量确定,有的无法测量或能测量也只能做参考,最后还需耳朵来定,我的经验是相信第一感觉。

  (1)安装唱臂。对于自带唱臂的唱机这一步基本可以省略,如果是另配唱臂,我们必须知道这支臂的轴距是多少,比照一下唱盘本身能否容纳下这个轴距,是否需要加装臂板等。确定唱臂轴心的位置一定要严格按照参数来,调整好并锁紧,这很关键,否则后面的唱头水平循迹角调整永远也无法到位。

  (2)唱盘水平调整。这是最基本的一项调整,我们至少要备一个小水平仪,观察部位是基座和转盘,二者应同为水平,若出现不一致又无法调整的情况,应以转盘为主。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型号唱机转盘表面是设计成中间凹的,可以采用对称方式调整,对于有些软盘机型这项调整可能需要随时进行。

  (3)唱头垂直方位角调整。这是指从唱头正前方看唱头,其上下与唱片表面的夹角调整,要求为90度垂直,可以用三角尺立在唱盘上比照,或用小镜子代替唱片放在唱盘上,观察唱针杆与其倒影是否重合。此角度不正确两声道的分离度可能变差,时间久了针尖也可能有不均匀磨损,不过对于多数唱臂来说,这个角度是靠唱臂精度保证的而无需调整。

  (4)唱头水平循迹角调整。这是指唱头在水平方向上与唱片半径的夹角调整,同样要求90度正切。对于直切臂没什么问题,但对于转轴唱臂前面分析过,即使调整到位最多也只有两个位置可以做到,其它位置的误差可以控制在±1.5度以内,前提是轴距和有效长度必须准确。此角度调整不到位的话声音会显得单薄,也可能影响声场的定位。

还是以转轴臂为例,首先是确定唱头在唱臂上的位置,唱臂前端的唱头安装孔一般都留有可前后调整的余量,目的是让唱针尖到臂轴心的距离刚好等于唱臂的有效长度。调整方法不难,找一张A4纸,先按轴距在纸上定好转盘轴心和唱臂轴心的位置,以臂轴心为圆心以有效长度为半径,画出唱针在唱片上移动的圆弧轨迹,再在转盘轴心处开7mm方或圆孔,将相关部分剪下并把开孔套在转盘轴上,尽量做到纸上两轴心与唱机两轴心重合,这时调整唱头在唱臂上的位置,让唱针尖从唱盘外端到内端都始终落在画好的圆弧线上即可,然后半锁紧唱头螺丝以备细调水平角。这一步骤也有现成的规尺售卖,原理是一样的。

  接下来的细调要借助水平循迹角测试卡(盘),这类测试卡上一般都会有一些测试点,比如A1(60.3mm)、A2(117.4mm)、B1(66mm)、B2(120.9mm)等,这些点就是前面唱臂原理里所说的正切点的位置,可以有很多组,选哪一组都行,但不管是哪一组,其中一个点调整到正切,另一点也一定是正切,如果不对那是前面轴距或有效长度调整不正确的缘故,需要从新再来。这项调整如果借用一段细铅笔芯会更准确,方法是用胶带将笔芯粘到唱头前端或两侧,目的是延长唱头表面的观测范围,当针尖落在测试点上时用来比对与测试卡上的定位线是否平行,调整时注意唱头只能原地左右转动,不能再前后移动了,结束后要轻轻锁紧。

  (5)唱头垂直循迹角(VTA)调整。这是指唱针尖进入唱片坑槽时从侧面看其与垂直方向的角度调整,原则上应该与母盘刻片时一致,但实际很难实现,原因是唱片的刻片工艺不同此角度也不同,再加上播放时唱片厚度不同也影响到此角度,所以这项参数也成了悬案,更麻烦的是它会影响声音的音色,耳朵挺敏感。

  那么我们该如何调整呢?其实也不用那么麻烦,唱头在设计时都给考虑进去了,我们只需调整唱臂让唱头的上表面与唱片平行就基本OK了。首先找一张厚度适中的唱片放在唱盘上,然后设定好针压,这时唱臂带着唱头就会自然的落在唱片上,再轻轻松开唱臂轴的固定螺丝,慢慢抬高或降低臂轴调整即可,记得最后要锁紧螺丝。不过前面提到此参数并不唯一,这是个问题但也留下了改变音色的空间,经验告诉我们让唱臂轴端略高一点点声音也许更有光泽,至于是高出1毫米还是多少就要由耳朵来定了。作为参照,可以裁一个比唱头上表面到唱片表面略矮一点的平行纸条,立着放在唱头旁比照会更容易调整。

  (6)针压力设定。这项设定需要有一个针压计,静平衡唱臂通过调整尾部平衡锤来设定,动平衡唱臂则需要先调整平衡锤让唱臂呈自由水平状态,然后再调整唱臂内弹簧或磁力钮到相应数值。一般来讲针压力都是按唱头推荐的数值来设定,但要注意静平衡臂在测量时测量面应与唱片表面同高度,否则所测数值就不准了,高了大低了小。针压力对声音听感也有影响,轻了活重了死,过轻过重都会增加唱针的磨损。

  (7)抗侧滑力设定。抗侧滑力就是再给唱针施加一个与侧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用以平衡侧滑力对唱针的影响,使左右受力基本相等,否则唱针可能会因不均匀磨损提前报废。

  方向相反没问题,指向唱片外侧就是了,但大小是多少呢?测量基本不可能,幸好前面唱臂原理介绍中我们已有了结论,唱臂上也有相应的装置,按此设定就行了。不过实际调整时还是很难给出准确值,所谓设定也不过是个估计,既然如此我建议宁小勿大,捎带着还能提高点循迹能力。

  (8)严格避震。我们知道,黑胶唱片的播放是依赖唱针在其音频坑槽里拾取振动信号而实现的,坑槽宽不过50微米,深不过22微米,唱针的振幅不会超过这个范围,因此任何外来的,哪怕是非常轻微的扰动都会对其工作产生严重干扰,所以对于避震这个问题多么强调都不过分,而且可以立竿见影,比如声音背景会更宁静、细节更丰富清晰、音乐气氛更好等。至于具体有哪些好方法完全可以因地制宜,例如在唱机下面垫上两硬夹一软的垫子效果就很好,检验时用手敲敲台面,对正在播放的唱片没有任何影响才算及格。

  (9)防灰尘。这个算不上调整但要同样引起重视,我们知道唱针尖和唱片坑槽的尺寸都是微米级的,任何微小灰尘对它们来讲可能都是堵墙,其结果必然是声音听起来不干净,甚至还会损坏唱片,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防尘和清洁都是必不可少的,最起码对购买的旧唱片要先清洗再收藏吧,对没有防尘罩的唱机做一个扣上对谁都有好处。

实际上如何玩好黑胶这个话题不会有结尾,我自己有差不多十年的经历也还是在边听边琢磨,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就是付出越多得到也越多,至于得到些什么,用心体会吧。

更多相关: 硬货如何玩好黑胶
 网友评论
 编辑推荐
  • 2019视听行业万里行之走进企业武汉
  • 2019视听行业万里行之武汉
  • 北京InfoComm China 2019展会
  • 独家策划:北京IFC2019不落幕展精彩抢先看
  • dBTechnologies品牌故事:核心竞争力来自原创和性能
  • 精益求精,缔造完美品质—George Krampera,一生追求完美声音
  • Crest Audio(高峰)-站在创新的高度 俯瞰市场之所需
  • KV2 Audio:音频行业的先行者
设为首页 | 商务信息 | 音响资讯 | 本站动态 | 付款方式 | 关于音响网 | 网站地图 | 网站RSS | 友情链接
本站网络实名:音响网 国际域名:www.Audio160.com 版权所有.1999-2019 深圳市中投传媒有限公司 .
邮箱:web@audio160.com  电话:0755-26751199(十二线) 传真:0755-86024577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听学院-商家论坛群: 视听学院-商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