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6787-160
音响网(Audio160.com) > 行业资讯 > 音响信息(专业音响) > 积极践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域覆盖”
积极践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域覆盖”
更新时间:2014-3-3 10:48:17 编辑:温情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调整文字大小:【
[导读] 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特点,也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四川省成都市文化馆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立足小场馆,放眼大成都”——公共文化服务“全域覆盖”的理念,鲜明地表达了其在体现政府公益文化主导地位和保障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方面所做的努力。

  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特点,也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四川省成都市文化馆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立足小场馆,放眼大成都”——公共文化服务“全域覆盖”的理念,鲜明地表达了其在体现政府公益文化主导地位和保障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方面所做的努力。前五期,本报分别介绍了该馆突破“阵地式”和“社区型”发展模式,树立全域型发展方向,实现了对全市“阵地”“活动”“培训”“人员”“宣传”等资源和平台的全方位统筹。这些措施最终在推动城乡公共文化事业均衡发展、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让全市人民享受到了免费、基本、均等、便利的文化服务。

  近年来,成都市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立足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下简称“四性”)原则,着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和全覆盖。在此背景下,“如何让全市人民群众享有免费、基本、均等、便利的文化权益”成为成都市文化馆在决策和发展中列为第一位的问题。

  2009年成都市文化馆由“成都市群众艺术馆”更名为“成都市文化馆”,其职能定位和发展理念突破了区域性文化阵地服务职责,通过有机统筹,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全域覆盖”,建立起“全域型文化馆”。他们以成都市文化馆为龙头,以区县级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为龙身,组建全市阵地、活动、培训、人才、数字服务等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统筹四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围绕公共文化服务“四性”目标,以“全域覆盖”为理念、创新为动力、“四新四变”为手段,创新观念机制、服务模式、项目推广等,基本构建起了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理念和方式上实现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四性”的高度契合。

  四大契合:“全域覆盖”的基础

  “全域覆盖”的宗旨是“政府主导、全域成都、城乡均等、服务高效”。首先,成都市文化馆是以政府为主导,代表政府履行其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职能,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上是免费服务或是低于成本、收费很少的服务,符合“公益性”原则;其次,保障全社会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体现为文化在成都20个区市县315个乡镇(街道)和3000多个村(社区)的全域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实现,这是其“基本性”;第三,成都市文化馆带动指导基层文化阵地场所,形成以四级文化馆站为支撑依托、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城乡群众平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体现了“均等性”;最后,通过示范带动、集约整合、统筹指导、联动发展,使公益文化事业网络广覆盖、服务高效能,使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实现了其“便利性”。由此可见,“全域覆盖”以“四性”为基础,也直接体现“四性”。

  四项创新:“全域覆盖”的前提

  成都市文化馆不仅具备全域发展的眼光、统筹全局的魄力,更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通过“全域覆盖”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文化馆发展的模式。

  观念更新。着眼全域、着重引领、着力统筹,在自身硬件设施、功能服务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着手对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策划、运作、指导和监督。坚持一个目标——让广大群众享受基本的文化权益;抓住两个方面——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全域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三个要点——创新性、广泛性和成效性。提出“文化服务社会化、文化活动品牌化、群众文化专业化、运作方式多元化”的“四化”要求以及“建没有围墙的文化馆”“公益文化也需要营销”“媒体传播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等创新思维。

  做法变新。“立足小场馆,放眼大成都”,通过“三段式”工作方法,在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中把握“重在指导、督促、检查”,在群众文化活动中“重在策划、引领和支持”,在群众文化队伍打造中“重在特色、影响和精品”,在艺术辅导培训中“重多级辅导网络和联动”,在媒体宣传和文化传播中“重城乡全覆盖和舆论影响”,从示范带动到推动全市建立起城乡文化阵地,形成全市活动联动,开展各级公益培训,建立均等化服务体系。

   形式出新。推出公共文化服务新方式、新项目,开发建成全国首家文化馆数字化全景式艺术体验平台(http://www.成都市文化馆.com),实现数字化教学、远程辅导、三维展览以及讲座演出视频服务;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开通数字化培训招生、展览大赛等报名平台,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及时参与和关注公共文化服务;开办全国首个“报纸文化馆”,建立公共文化自己专属的传播阵地;多元合作,与广播电视等媒体联袂打造活动精品,不断扩大的媒体宣传声势和全市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形成共振,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公益事业、公共服务、共同受益。

  成效呈新。将全市文化阵地、队伍、活动、资源有效整合、统筹安排、捆绑运作,形成各级联动发展;在服务质量、活动规模、影响的深度广度及成效等方面均有了新拓展,文化阵地遍布城乡,3600多个基层文化阵地全部建成并免费开放,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社区天天有活动、街道周周有集会、区县月月有赛事、城市季季有晚会、全市年年有节庆,成都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总分校体系每年受惠民众达120万人次,服务资讯及时便捷,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跨上一个新台阶。

  四个转变:“全域覆盖”的途径

  如果说“四新”是“全域覆盖”的前提条件,那么其最终的实现是通过“四变”来完成的。

  第一变,“由内而外,推动城乡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全域覆盖”的文化阵地网络。5年前,成都市基层文化阵地仍有大部分处于在建或未完全投入使用状态,成都市文化馆采取十大措施,通过统筹指导和督察,推动全市阵地网络建设全面覆盖。如今成都市20个文化馆、31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活动中心)和3000多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已全部建成开放。全市20个文化馆在文化部组织的全国第三次文化馆评估定级中,全部达到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全市5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活动中心)被授予“一级站”称号。市、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网络全面构成了15分钟城乡文化服务圈。

  第二变,“由点到面,推动城乡群众文化活动联动发展”,建立“全域覆盖”的文化活动网络。成都市文化馆将全市群众文化活动纳入整体化、系统化开展模式,以两大品牌活动“成都故事百家谈”“约会艺术大家来”为带动,运作市级大型活动“成都文化四季风”和各种节庆日的大型文化活动,建立全市联动活动机制。如“成都故事百家谈”通过内容形式创新、传播形式创新、运行方式创新让故事“走出去”,带动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每年开展讲座3万场次,“成都文化四季风”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每年带动开展各项集中示范性活动150场、小型广场文化活动1万余场,累计吸引400余万人次直接参加,文化活动遍布城乡、多姿多彩,城乡互动、全域覆盖、全民同乐成为成都群众文化活动的标志。

  第三变,“由上而下,统筹城乡‘四级五类’培训机制”,建立“全域覆盖”人才队伍网络。2009年,成都市的人才队伍培训仍限于本馆阵地式辅导。从2012年开始,成都市文化馆探索统筹城乡的“四级五类”培训机制,以本馆市民艺术培训学校为总校,在区(市)县文化馆建立20所分校,乡镇文化站(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建立315个辅导站,社区和村建立上千个基层辅导点,形成资源整合、分级管理、工作联动的“金字塔”型四级辅导模式,通过层级培训和拓展五大类培训项目,由原来阵地式培训每年约1.5万人次,上升突破到每年受惠群众达130万人次。

  第四变,“由客为主,拓展公共文化服务传播新模式”,建立“全域覆盖”文化服务网络。媒体介质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域覆盖的重要环节。由最初邀请媒体,到主动出击抢占媒体宣传阵地,到与《成都日报》开办“报纸上的文化馆”,再到利用网络传播技术打造全景式数字化文化馆、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与民互动,最后与媒体联手打造精品文化活动品牌,成都市文化馆实现了文化活动效应呈几何增长,优势传播更加速了文化服务的便利和全覆盖。例如2013年与四川广播电视台共同举办的“成都文化四季风——耀舞扬威”大型电视群众舞蹈创意竞技秀活动,收视率最高时达到3.0,在同时段电视节目中稳居全川三甲宝座,全省约2494万人次观看了节目。每年成都市公共文化活动在报纸、电视、广播、各大门户网站的相关信息达3万条,受众面由2009年的百万人次上升到2013年的千万人次。目前,成都市文化馆正在酝酿策划服务与管理统一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公共文化将更便捷地服务城乡。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地大力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成都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正是以“四性”为核心、以“四新”“四变”为手段、以“全域覆盖”为体现,基本构建起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编后:至此,本报推出的成都市文化馆系列创新报道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成都市文化馆由一个“全域覆盖”观念创新开始,坚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四性”的要求,实现四项创新、四个转变,最终建立起覆盖城乡、均等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网络。这是一个不断思考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递进深化的过程。成都市文化馆在把握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方向上所展现出来的智慧和能力有目共睹,值得文化同行们学习和借鉴,也希望成都市文化馆未来在数字化服务建设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更多相关: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网友评论
 编辑推荐
  • 恭贺新春--新年寄语【音响网专题报道】
  • 音响网2013年度盘点【音响网专题】
  • 行业之痛:音响PK【音响网专题报道】
  • 耳机的历史——记录它走过的发展足迹
  • KV2 Audio:音频行业的先行者
  • 走进FBT  享受原汁原味的意大利之声
  • QSC:从功放制造商到音频解决方案专家
  • 六十八年风雨历程 成就sennheiser传奇之声
音响人物
设为首页 | 商务信息 | 音响资讯 | 本站动态 | 付款方式 | 关于音响网 | 网站地图 | 网站RSS | 友情链接
本站网络实名:音响网 国际域名:www.Audio160.com 版权所有.1999-2014 深圳中投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邮箱:web@audio160.com  电话:+86-755-33018766  传真:+86-755-33010870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